:::

林孟瑩:遇到不好的事的時候,一定有要讓你學到的東西,你學會了那你改進了,那就是一個成長

分享至: FB Line Twitter Mail

擔任溝通的橋樑,成為他們的支柱

生命格言 : 遇到不好的事的時候,一定有要讓你學到的東西,你學會了那你改進了,那就是一個成長
受  訪 者 : 林孟瑩
職  稱 : 教師
服務單位 : 美和科技大學
採訪記者 : 鍾雅琦
在美和科技大學其實才一年半時間的孟瑩老師,當初學的其實是比較偏屬於諮商輔導的科系,念完研究所並且在高中代理輔導老師一職後,才有了不一樣的機緣來到了美和科大的資源教室為身心障礙的學生服務。
聚焦服務個案  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
老師說自己的特教理念就是對服務的對象擁有包容度,以及願意接納他們的心,以這樣的出發點為中心,也可以讓自己在服務中自在一點,也能夠以他們的角度適切的幫助到他們。
在美和一年半的時間裡,有一次的機會下遇到了一位重度肢體障礙的同學,新生座談會時老師與一位女志工要幫忙這位同學如廁,但因為同學的體型相對來說比起其他人壯,光靠老師與另一位女同學的力氣根本沒辦法讓那位同學準確地坐在馬桶上如廁。有了這次的經驗後,老師說:「就覺得說好像有些事情是需要花一些時間去評估,而不是說只有那個熱忱去幫忙就可以幫助到這樣的學生。」只要同學提出自己的狀況,老師都會再用比較久的時間去評估需要什麼樣的幫忙,後來也申請到了如廁的移位機幫忙這位重度肢體障礙的同學如廁。
搭起溝通的橋樑  幫助學生學習更順利
利用現今網際網路的便利,老師也時常利用通訊軟體與學生連繫,在寒暑假時間問問同學過得怎麼用,甚至畢業的學生老師都會一一關心,盡量給予他們一些幫助。
在開學前老師也會針對新生的狀況,用信件的方式與每一位授課老師聯絡,像是有一位視障的同學在學習方面就蠻積極主動,老師幫忙他與課堂上的老師建立關係,並告知授課老師視障生的情形。「用字遣詞也是需要客氣一點,然後我通常都會表明我是哪一個單位誰的輔導員,這樣老師一看就可以知道說我大概要講的東西是什麼,然後我也會傳達老師,有什麼問題都歡迎跟我聯絡這樣,就是客氣一點,我覺得老師都其實可以接受。」希望能讓雙方在互動方面沒有問題,也更加順利。
智能障礙的學生在原班級時常會有被排擠的情形,與學生溝通過後,老師就會以班級輔導的方式去班上,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更了解這樣學生的情形與需求,經過老師的努力後,通常大家都是會比較有意願與他們合作或接納他們,除了班級的溝通外,老師也會再教導他們該怎麼在處事方面更圓融一點,試著創造一個氛圍是對他們更友善的。
比起學生  家人是最大的挑戰
老師提到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智能障礙中度的學生,因為想認識異性,不知道該用怎麼樣的方式比較適當,有時候太過直接又或是表達的方式不對,因而常常嚇到許多女同學,雖然沒有惡意,但也讓老師收到了很教官室的通知。老師花了蠻久的時間慢慢輔導他,教他正確適當與人互動的方式,雖然在很多人眼裡可能他還是會再犯,甚至覺得他沒有改善,但以老師來說他確實是有做到小小的改變,「他已經漸漸減少這樣的問題發生,不過我覺得這樣子的輔導還是需要持續,畢竟他的先天智能障礙的程度沒有辦法像一般生,學了就可以運用就記得,所以還是得要慢慢輔導,慢慢加深他這樣子的印象,或許可以漸漸減少類似這樣子騷擾人家的案件發生。」
在教導身心障礙學生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有時候並不只是學生,反而是家長。有些家長認為他們把孩子送來學校之後,一切都是學校的事了,所以無論在品行方面,甚至生活習慣他們都覺得學校有責任去教導,而不願意多管。但事實上有時候家長太過於溺愛孩子,或是一直覺得要去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都會讓老師們難以跟學生做溝通,只靠老師們單方面的努力,效果還是難以發揮到最好,這些價值觀上的衝突也常常是老師們必須去面對的課題,而這樣的課題如果沒有雙方都去改變及努力,是很難有更好的改變。
資源教室提供一個自信的舞台
身心障礙學生在進到學校後,每一位同學都會有一位主要的資源教室輔導員,依照學生的需求提供各項資源,例如借助輔具,甚至關心他們在學校的情況。
在資源教室的學生讓老師覺得很好的是,他們的包容心也比一般人大很多,大家彼此都會給予尊重及適當的空間,老師們工作的地點在旁邊呈現一個ㄇ字型,而學生的位置就在中間,能夠適當的與學生交流,又不會太過干涉他們,資源教室其實對這些學生們來說也是一個人際上相處學習的環境,大家都相處得很融洽。
這一年資源教室辦了兩個大型的活動,一個是去年聖誕節的角色扮演,同學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去扮演喜歡的角色,並邀請了學校主管單位、校外資源教室輔導員,以及學生家長一同參與。而另一個是六月份的畢業典禮,以一個結婚的概念,把這些孩子當作嫁出去一樣。「我覺得辦這樣子的活動,比較可以讓學生提升他們自己的自信度,這些學生他們比較挫折的都是在人際也好、學業也好,很多挫折都是在這方面產生,所以藉由辦這樣子的活動,我覺得可以讓他們去體會一下不同活動帶出不同的感受。」站在這個舞台上,他們每個人都是主角,被在場的所有人看見他們的不一樣,甚至平常無法表現發揮的優勢都能在這時候展現出來,老師認為這是一個能讓他們有機會發揮的平台,讓他們成為別人也成為自己心中的主角。
充實自我保持熱忱  吸取經驗作為養分
利用時間去參加一些研習活動,從這樣的課程當中,吸取一些相關實務工作人的經驗,他們遇到的困境跟挑戰,甚至去學習他們怎麼去處理事情的方式,老師笑說:「有時候聽聽又覺得,其實我也沒有那麼糟,反而會給自己有很多的自信。」另外針對服務人的部分,老師一樣認為必須是以包容跟接納這個立場去出發,需要去體會這樣的孩子,因為先天上或者後天的缺陷,可能願意去包容他們的人並不多,對他們來說老師是他們很重要的支柱,如果連老師都失去了熱忱,就有可能會讓這些孩子更迷惑無助。
老師自己也有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會轉換一些想法,用學生的角度立場去思考,「體諒他們的處境,比較可以讓自己找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可以讓自己更有價值,更有那個熱忱度。」
透過研習外,也時常會去觀察身邊的夥伴如何與學生互動,如果覺得不錯的方法,老師會再用自己的方式融合其他人的優點,運用這樣的方式去幫助學生。
助人領域工作  最大的成就與收穫
未來依然確定走助人領域的工作,因為自己的專業背景是諮商輔導,是不是聚焦在特教領域,老師也沒辦法說的那麼一定,但是因為接觸了特教的領域,讓他更能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他們主要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在未來也許接觸到的個案不同時,都能利用在這裡學得的經驗,第一時間去提供他所能提供的幫助。
而老師也提到自己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與看到學生跟自己的關係建立起來,因為訓練的背景很重視關係的建立,彼此間的關係很穩定很扎實對老師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生給予的回饋及互動對他來說更是一種肯定,即便身心障礙學生與一般生有很大的不同,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理解及教導他們,但是從中發現他們小小的改變,對老師來說都是很大的成就感。
事情的發生  一定是要讓你學到什麼
人生中有很多的起伏,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起大落,起的時候自然而然會覺得有自信,情緒都會是比較正向的,但當事情跌到谷底的時候,老師提到他相信發生這樣的事情,一定是要讓你從這件事情裡面學到什麼、看到什麼,例如考試考不好的當下一定會很灰心很失望,但當你回過頭去看的時候,你會發現可能是自己粗心而沒有把握到,下一次你便會記取教訓,告訴自己要多加留意。而我們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一定有要讓你學會的東西,你改進了那就是一個成長,就算是往前了一步,很多事情急不得,你可能要慢慢地摸索、慢慢地挖掘,會發現其實有著不一樣能力跟優勢。有句話說「老天爺為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你開另一扇窗。」楊孟瑩老師是個很樂觀的人,老師分享了自己面臨事情的態度希望能給予同學正向的力量,希望鼓勵身心障礙同學在未來生活中都能以較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

回上一頁圖示
至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