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不要把障礙當成自己的全部,看到自己真正的優勢,接受自己的狀況,跟障礙共處

分享至: FB Line Twitter Mail

不過度涉入,做好輔助性的角色-台科大資源教室經營之道

學  校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生命格言 : 不要把障礙當成自己的全部,看到自己真正的優勢,接受自己的狀況,跟障礙共處
受  訪 者 : 鄧年嘉
職  稱 : 輔導員
服務單位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採訪記者 : 黃羽萍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鄧年嘉和賴書平老師期望,打造資源教室成為一處同儕相互扶持的「支持系統」,當身心障礙生心情低落,隨時有人可以訴說傾聽。他們也特別重視學生能自主生活,不過度干涉,以免失去了探索的機會。
公告長廊─增加活動曝光率
訪談開始前,鄧年嘉老師帶著參觀活動公告長廊,由於同一層樓都是社團教室,常有學生在這裡走動,一通過就能看到資源教室所舉辦的活動。特別的是,有些活動不限身心障礙生參加,一般生也能一起參與,這也增加了大家參與的動機。
鄧年嘉老師提到,這學期起,他們將重心放在「如何幫助身心障礙學生畢業後,能夠穩定就業」,這也一直是每位老師努力的目標。
資源教室的經營理念
鄧年嘉老師認為,他和另一位專任老師賴書平,都屬於輔助性角色,會給予學生資訊,並適時地聯絡學生,了解他們狀況,但不會太多涉入,將主動權交還學生。有些學生則希望學校能多給予一些幫助,老師會事前和學生溝通,調整好步調,避免過度干涉,反而造成學生反感。
台科大雖有各式障礙別的學生,但他們的課業程度會比其他學校好,因此兩位老師將重心放在學生自主,並提高主動學習的意願,以及他們心理的調適。鄧年嘉老師認為,這可能和「資源教室老師大多是諮商心理師」有關,更在乎學生心理的調適,因此他們期望建構一處同儕扶持的「支持系統」。例如,如果校園中能有更多同儕,可以陪伴這些身心障礙學生,當他們心情低落時,隨時就有人可以訴說。老師希望資源教室能有溫馨氛圍。
不過度干涉學生生活,讓他們自主決定,是老師一貫的堅持。畢竟身為大學生,如果連自己下決定的能力都沒有,畢業後將如何面臨生存的挑戰?
資源教室的資源
資源教室中,制式的資源是由教育部提供,也就是每間學校都有的。例如,有些身體病弱或肢體障礙的學生,生活上需要有人陪同、照顧;上課時需要有人幫忙上下樓;住宿期間需要有人幫忙等,這些都會由資源教室老師來安排。
較特別的是,台科大和業界互動頻繁,尤其是台積電和聯電,提供了許多實習機會,其中之一是校園服務代表。若學生參與計畫,每月也會有固定薪資。
以台積電為例,會要求學生每月定期看一些文章,然後撰寫心得,以了解學生狀況,同時和業界接軌。另外,他們也提供暑期實習機會,讓學生實際動手作,並事前提供資訊給學生參考。
(一)針對不同學生需求的協助
由於不同障礙別的學生,會有不同需求,因此老師會依照學生狀況去輔導,通常主要針對腦性麻痺、肢體障礙的學生居多。
事前認識比事後詢問更重要,因此放榜名單公布後,便會在四、五月就先請他們來會談,並帶學生逛校園、認識環境,同時告知資源教室有哪些資源,以及詢問有哪些特殊需求,再為他們細心安排,如友善宿舍、行進道路、教室安排等。像是通識課集中在同一棟上課,此時會預先和教務處溝通,請他們盡量安排課程在同一班,不讓學生東奔西跑。
(二)多元的人力資源
鄧年嘉和賴書平老師是台科大資源教室專任老師,也是負責相關事務的主要人員。特別的是,因為台科大的資源教室和諮輔組資源是共享的,所以也會有兼任輔導老師,所提供服務和其他學校相比會較特殊,例如王建中律師利用每周一晚上,為有需求的同學提供法律諮詢。
(三)課業輔導
課業輔導方面,分為主動性和被動性。例如,英文是畢業前一定會上的科目,他們就會主動聯絡老師,特別開設英文多益加強班。再回到學生個別需求,有些科目是不同科系學生各別上的,則請學生自行評估到底需不需要?如果發現有困難,則可以提出申請;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授課老師主動提出,再由資源教室老師和學生個別會談、評估。例如,有些學生跟不上進度,是因為出缺席緣故,這就不會用到課輔。而資源教室平時會建立助教名單,不會是學生提申請才找老師。
(四)特殊資源
台科大和業界互動頻繁,加上學校有就業輔導組,因此輔導學生轉型就業,成為資源教室最大的特色。
輔導學生就業前,應先了解他們的需求,是不是和一般生相同?畢業後,他們想繼續升學或就業?在心態上,他們和一般生一樣焦慮,怕自己無法和業界順利接軌,或無法學以致用。為了解決學生的迷惘,資源教室於104年第2學期開始舉辦「轉銜就業特快車系列活動」,這系列活動包含了學長姐的經驗分享、轉銜就業服務資源介紹、探索自我生涯優勢、面試技巧的教授以及教導學生如何撰寫履歷表,許多學生擔憂,「要不要一開始就公開身心障礙身分?」,如果告知業主,會不會連面試機會都沒有?如果隱瞞,面試時還是會被發現……這些問題都會在課程中提及,為學生解惑。
另外,資源教室每學期會舉辦出遊,增加人際互動機會。相較於其他學校只注重身心障礙生的圈子,台科大卻完全不同,這些孩子應該要能融入一般生的生活,因此找了志工團,請他們設計、規畫行程,然後一同出遊。因為志工和資源教室學生可能是同科系或同班,出遊就增加了他們的交流,也增進了彼此感情,讓同儕支持系統不侷限在資源教室,而是可以回到班上,回到原本生活狀況。
如何和學生保持互動
鄧年嘉和賴書平老師兩年前才接任資源教室輔導老師,學生面臨新老師轉換,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而鄧年嘉老師的做法是,每兩週打一次電話,讓學生來資源教室作會談,藉由一次次談話,讓他們更深入了解學校相關資源,以及更快適應新環境。如果遇到學生堅持不接電話,則將資訊轉而提供給家長。
賴書平老師則利用電子郵件,提供資訊給學生,同時也建立FB社團和學生互動,這考量到某些不擅長直接對話,在網路上反而較活躍的學生。而她也會在學期初、學期中、學期末,分別和學生做一次會談。
另外,在每學年初,資源教室會針對身心障礙的新生,舉行一場座談會,讓他們更了解學校資源,同時邀請家長一起參加,讓他們了解學校有哪些資源是他們的孩子可以使用的。
最大的挑戰
當校內其他單位不夠了解身心障礙學生有哪些特殊需求時,便會造成學生困擾,同時也會讓資源教室老師難以作業。
鄧年嘉老師提到某位學生,因為某些緣故必須請公假,開學一個半月後才能穩定就學,因此學生一度想休學,但和系辦討論後,他們覺得這個狀況是可以請假的,諮輔組也可以開設輔導加強班,盡量彌補這一個半月的落差。雖然系辦有承諾,但不見得每位老師都可以配合。其中有位老師堅持不改他的配分機制,認為該學生應該要和一般生一樣……
因此鄧年嘉老師花費很多時間,幫助學生心理建設,告知他某學科可能無法順利拿學分,等學生能接受後,為他增加課輔時間,幫助他學習。所以如果校內其他系統無法配合時,將增加輔導學生的困難度。
鄧年嘉老師表示,他可以理解每位老師有他們的堅持,但站在輔導老師角度,學校有部分的責任,系辦既然承諾可以因應這件事,這個成績不見得是學生要完全承擔的。資源教室像是中介角色,假如各相關系統能更友善看待這些和一般生不同的孩子,將會讓校園散發更多溫暖、更多愛。
結論
鄧年嘉老師表示,藉由訪談機會,讓他重新思考資源教室的經營理念和方針,以及其背後信念。身為一位輔導人員,適時給予幫助和介入,到底是學生真實需要,還是要成就自己?一旦過度介入會阻礙學生成長,換種方式讓學生更彈性探索,「自己想要什麼空間」?
「身為一位輔導者,不涉入其實比積極介入還困難,因為你會覺得自己沒功能。」鄧年嘉老師說。同時他也提到,讓學生不要把障礙當成全部,是很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讓身心障礙生看到自己真正的優勢,更能接受自己的狀況,與障礙共處。
回上一頁圖示
至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