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閔如:了解需要、給予回饋,就是展現、影響生命的意義

分享至: FB Line Twitter Mail

輔導經驗分享篇-「愛,使生命可以不一樣!」

生命格言 : 了解需要、給予回饋,就是展現、影響生命的意義
受  訪 者 : 楊閔如
職  稱 : 輔導員
服務單位 : 遠東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暨資源教室
採訪記者 :
一、前言
從踏入資源教室輔導工作的開始,在過程中使我漸漸的喜愛這個角色,愈清楚看見這是我想要的,因為我喜歡與每個資源教室的孩子互動,雖然有時候會因為環境的限制,而感到兩難或辛苦,但回頭卻發現,我們所投入的輔導工作價值是何等的美好。
二、相關輔導經驗分享如下:
(一)案例一:協助學習障礙學生重建學習自信,適應學校生活。
1、個案問題:
個案是一個從小被比較而學習挫折極大的孩子,在求學過程裡,他幾乎沒有成功經驗,人際關係疏離,無法分辨語意及信任他人,每次他和我見面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要休學。個案的情緒起伏很大,每一次他來找我時,無論他的情緒是好是壞,我再忙都會放下手邊的工作陪伴、傾聽,雖然我們約定他每週一次到中心報到,而他每次來總會問:「為什麼我要來」?但每一次時間一到還是會看到他一個人出現,甚至有時候出現的頻率是每天,漸漸的個案開始打開心房訴說自己的故事。
2、處遇方式:
在陪伴與輔導這個個案多年的過程裡,我努力與他建立信任關係,因著我的接納及輔導其學習接納自己的狀況,告訴他在我面前不用假裝很強,並適時導正錯誤的認知,且給予建立自信的機會;我也藉由多次親師溝通及合作,幫助家長知道孩子的努力及擔心、協助老師了解孩子狀況及家長的期望、幫助孩子知道家長的期望。最後我終於促使家長學習調整,並與老師共同找出孩子的亮點,使孩子開始改變,願意努力。
3、後續動向:
最後個案雖然延期畢業,但卻比以前快樂,更懂得為自己負責,而不是選擇逃避或放棄,以正向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人生。
(二)案例二:協助多重障礙學生建立就業自信,順利進入職場。
1、個案問題:
個案是一個右手無法高舉且輕度智能不足的孩子,他總是笑瞇瞇待人,但會不斷重述他人語
意,且只要談到未來畢業工作就會開始逃避。經過了解之後,知道他曾經因為挫敗的工作經驗,害怕面對工作。我在一次機會下請孩子協助製作活動所需用品,以sop方式教導他,發現他可以做的很好,但也因為障礙的關係,所以製作速度較慢。經過我的觀察及評估結果,認為孩子目前能力無法進入一般性就業市場,可是他的學習態度很好,於是我協助轉銜與相關政府單位資源連結,提供他後續就業適應。
2、處遇方式:
我試著發覺個案的優勢(肯學)及協助他建立自信,並評估他的能力(可以做到、無法做到、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事),透過與相關單位、家長共同討論轉銜需求;個案因為障礙因素對於陌生的人事物,需反覆不斷的練習,只要給予時間,清楚指令、耐心教導,他也能夠有好的表現,例如:與個案討論每天需花費金額、項目及訓練其金錢使用的觀念、安排學伴協助個案熟悉上課教室位、給予個案機會協助活動獎品預備(提供SOP流程並實際示範教導)等。
3、後續動向:
最後個案已順利畢業,在校時也協助轉銜,並會主動到就業博覽會找尋工作。
(三)案例三:透過學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協助學習障礙學生解決學業困擾。
1、個案問題:
因本校全校學生幾乎一半皆是學習障礙生,而他們又必須面臨英文畢業門檻考試的困境,曾經有位孩子向我們反應,自己在家練習英文考試題目都考八十分以上,但參加學校多次考試總是不及格,經過我的了解之下,因個案提到自己在作答的時候會閱讀出來,於是抓住孩子與我對談的關鍵字,雖然為學習障礙,但他在聽方面的學習是沒有問題的。
2、處遇方式:
因特殊教育政策的推動,成立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於會議中提出特殊教育方案,努力與相關單位共同討論協助方式,以維護學生受教權益,也向主責單位溝通提出特殊考場的需求。
3、後續動向:
最後個案便以高分順利通過考試,目前已順利畢業。
(四)案例四:陪伴學習障礙學生,正向看待兩性關係。
1、個案問題:
個案在兩性交往上總是全心全意的付出全部,認定交往對象就是唯一想要
走到後的那個人,但也因為交往對象的態度反覆而感到痛苦,甚至有自殺的意念,即使經由老師及同儕長期的陪伴與鼓勵,個案為要證明自己可以,仍非常堅持不願意放棄,另外則是擔心因為自己的障礙,會交不到異性朋友。
2、處遇方式:
個案從起初擔任志工開始,我與他慢慢建立關係及增進他的自信,從互動中觀察個案面對人事物,因缺乏自信及無法理解語意易產生誤解,出現內心極度渴望被需要的情緒行為表現(常訴說自己的重要性、憤怒等),特別是遇到感情問題後之應對進退(固執、擔心交不到異性朋友、證明自己等),發覺個案的核心問題在於無法接納自己的障礙,透過我的陪伴,給予情緒支持,並輔導正確兩性交往方式。
3、後續動向:
最後個案已順利畢業,他在兩性交往的價值觀、方式較有彈性空間,不會認為這世界唯一重要的事情,就只有愛情和交往對象,甚至因此想自我傷害,個案更懂得學習接受、面對,目前已走出情傷,展開不同的人生。
(五)案例五:協助學習障礙學生,改善人際適應問題。
1、個案問題:
個案因較無法察言觀色、同理他人,常不知道所言已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係,也常會有錯誤認知,認為別人說的話就是不喜歡他,而態度不佳、發生衝突。
2、處遇方式:
我常常提醒及教導個案如何同理他人,並與他共同討論、練習遇到事情時,可以怎麼說、怎麼做才適當,特別是藉由當下所發生的事情,機會教育的效果更好。
3、後續動向:
後來發覺個案較能同理他人,並懂得學習調適自己的認知及心態,做出較適當的反應。
(六)案例六:與學生共同討論未來生涯規劃,讓其有信心進入職場。
1、個案問題:
大四即將要畢業的孩子,大多關心生涯規劃的問題,常會聽到他們因為害怕自己沒有工作經驗,無法勝任工作,或是因為障礙因素,而找不到工作等。
2、處遇方式:
我於每年規劃並舉辦系列生涯活動,努力宣導提早就業準備的概念,以及資源運用的重要性,增進他們的自信心,平時則需透過與他們共同討論,了解孩子求職方向的選擇,評估他們的能力,幫助他們分析自己與環境的優劣勢,我所抱持的態度是多鼓勵而非否定。
3、後續動向:
我認為生涯無止盡,在陪伴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因著我們的陪伴與鼓勵,從中得著力量,能夠繼續努力往前邁進。
三、結語
我認為輔導工作除了能夠助人也是一種過程,因為對自己、個案、他人而言,我們都希望在過程中,改善問題,正向發展,並且彼此間相互影響;而輔導工作者除了需具備相關輔導知能,重要的是是否擁有合適的特質及熱忱,例如:愛心、熱心、耐心、誠意、樂意等。
每次主動出擊及把握與孩子互動的各種機會,是建立關係及蒐集資料的最佳時機,每次的互動都能幫助我們從中累積經驗,逐漸了解孩子的問題所在,也能幫助我們不斷的思考或研討相關輔導策略,以致能夠適時提供孩子所需的輔導與協助。
最後,我也曾有在輔導工作中希望看見孩子改變的迷思,其實應該回歸到主體身上,重要的是去了解孩子的需要,而在輔導孩子面對困境的時候,看見孩子們給予的回饋,就是展現、影響生命的意義,使我覺得一切的辛苦是值得的。

回上一頁圖示
至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