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庭庭:心的位置在哪裡,力量也就在那裡!

分享至: FB Line Twitter Mail

陪伴的力量

生命格言 : 心的位置在哪裡,力量也就在那裡!
受  訪 者 : 沈庭庭
職  稱 : 輔導員
服務單位 : 遠東科技大學資源教室
採訪記者 : 吳昭賢
自我介紹
現任遠東科大諮輔中心暨資源教室的沈庭庭老師,是學生眼中親切的大姐姐,學生們都直接稱呼其為「庭庭老師」。沈老師目前在資源教室的年資已有4年。其在學期間所學專業是諮商,一畢業後,在朋友的介紹下,就來到遠東科技大學擔任諮輔中心的導師,回憶起當初投入這個領域的初衷,沈老師笑著說:「當時在師範學院唸教程,實習是必修的課程,當時因緣際會之下接觸了一個情緒障礙的孩子,上課間會起來尖叫和走動或者衝出課堂,往往導致老師必須暫停課堂,衝出去追他回來。當時這樣的情景不斷反覆出現,還記得當時我看到這個現象時,覺得非常訝異,一方面是覺得那位老師非常辛苦之餘,另一方面也在反思自己在未來是不是有這個機會以及能力去服務這樣的孩子,現在回首看來,這算是我一個會進入特教領域的契機。此外,我時不時都會提醒自己,其實特教孩子跟一般孩子沒什麼不一樣,只是某些障別需要特別照顧,如此罷了。
特殊教育的理念
「接納、盼望、依賴」是遠東科技大學諮商中心邱主任帶給諮商中心老師們的一個思考模式,邱主任鼓勵所有老師在進行輔導工作時,都要遵循上述三個要點,所謂的接納,指的是當事人們能不能站在彼此的角度來相互理解,所謂的盼望,是指幫助學生探詢未來的目標,至於該目標所指的並不是人生的志業或夢想,而是奠基在理解自身優勢與劣勢之際,了解下一步應該如何因應,以及如何走出適合自己的一條路。最後是依靠,應讓學生時時自省「有什麼是可以讓自己靠得住且永遠不會倒的支柱?」對於邱主任當時提出的三大理念,同仁們都非常的認同。沈老師亦不例外,其認為若能落實該理念,將有助於服務一般生和特教生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加平穩。沈老師進一步提及,起初邱主任提及這三個要點時,她即表示深感認同,然而,她也坦承,常常擔心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完成這樣的一個願景,畢竟在實務的推動上,曾經遇到許多的阻礙,比如說許多老師和同學無法接受身障生的問題來自於他的障別與先天限制,甚至有些不清楚實際情況的老師會認為該些身心障礙學生的問題是裝出來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是缺乏了一種同理心的訓練,背後也彰顯著資訊落差所造成的不信任,針對這個艱難的問題,沈老師儘管擔憂,但依舊一步一步的努力推行,透過一場又一場的宣講會,或者與老師進行直接地協商與溝通,盡可能地找出共識。沈老師認為,唯有讓雙方知道彼此的狀況,才有機會找出共同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
上述之案例所闡述的概念就是『接納』的價值。除了該些案例之外,諮輔中心也會舉辦相關活動來推廣該些知識。如「啟動我的學習列車:越學越開心!」。活動進行方式類似小團體,每次小團體都由不同的人組成,並由組員們共同訂定活動目標。沈老師提及,有次活動幾乎是學障生與智障生;在該活動中,有學生提及希望能改善自身人際關係的問題,於是,小組成員們並將之列為該次的活動主題。是故,當時他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模擬了一次人際衝突的情境,並針對其進行分析。在當次活動中,所有成員一同參予此次衝突,也一同參予此次的衝突化解。同學們一同經歷了一個「衝突和解」的歷程,進而讓自身學習到,未來應如何避免衝突或者化解已發生的衝突。沈老師認為,這樣的經驗對於學生來說是特別的,因為學障生或者智障生在過去發生衝突時,關係往往就破裂了,反而是透過該次自主性的討論活動,讓他們在看待人際關係上有了不同的看法,該歷程對於他們而言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也因此讓這個『學習列車』活動有了意義。
針對不同的孩子,如何讓其適性發展
因著各障別不同,諮商中心常常舉辦相關的活動或是宣講會,透過這樣的一個實體活動,將一些相關的知識落實其中,讓大眾可以有機會知曉各障別的一些情況,並了解如何因應。除了活動與宣講會,我們也會進一步舉辦一些體驗活動,讓他們知道身障生的感受。並從中學習所謂的「同理心」。沈老師提及,透過這樣一個將心比心的過程,當一般生在未來看到有需要幫助的同學時,往往更有意願去協助他們,因為其知曉處在該些情況中之同學的困難處。不過,活動有時候也不是這麼順利,沈老師回憶道:「學障生或智障生比較有時候比較難以協助,原因在於,有時候他們也很難認知到自己的一些情況,此時,我們就會在進行更深入的輔導,透過交流、互動、陪伴,讓他們有機會和意願與我們真切地討論他的情況,進而讓我們和該些學障或智障的同學們,一同尋求解決方案。
印象最深刻的個案分享
曾經有一位A同學,在其在接觸資源教室前,因障別而受霸凌的可怕經歷,使其對於自己的障別有諸多的不了解與抗拒。在確認入學第一天,A同學與案母氣沖沖的來到,大聲嚷嚷著要老師們立刻辦理放棄學生的特教身分,表達訴求時使用了諸多情緒化的字眼,並揚言若不從則要告到教育部。當時起身接案的沈老師,並不曉得後續竟因著當天的相遇而產生了與該生更緊密之連結。
沈老師當時本著「接納、依靠、盼望」的信念,隨著傾聽、同理A同學及案母的創傷經驗,以及真實陪伴其就學的日子,案母開始能放心地讓學生自己努力,而A同學也漸漸相信過往的經驗不等於未來。陪伴的過程既心疼著學生需要資源卻討厭身份的難受,同時也感動於A同學不放棄求學向上的精神;身為諮輔中心及資源教室個管人員的沈老師,常常邀請學生與心理師會談,一步步地在諮輔中心、資源教室、家長、系所師長與同儕的陪伴之下,該生的狀態安穩地持續進步著。從原本幾乎每堂下課皆來中心報到,慢慢進步到幾天才來一次,情緒部分甚或從憤恨不平、自卑沮喪,進展成偶能開心地與他人分享某某同學的笑料、從某某老師那兒聽來的實用交友經驗;聽著、看著A同學的分享,沈老師彷彿感覺身歷其中,那踏實、感動的程度已遠超越自己言語所能形容的滿足。
沈老師指出,「輔導」常被期待有神奇的功效。進入了遠東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暨資源教室後,沈老師與A同學及案家真實地感謝上天讓他們相遇。案母曾經分享,很感動孩子在生命中能來到遠東,讓求學經驗能添上不同的色彩;沈老師當時也回饋給案母說:「我很榮幸能與這孩子相遇,我們真實地彼此互惠著。」
從這樣平凡卻樸實的輔導經驗我們發現,儘管沒有哭天搶地的過程,但卻也真實地刻畫著沈老師與該生彼此的人生,並為其之生命增添了幾許溫暖的色彩。
如何保持對於在職務上的熱誠
誠如上述提及,沈老師在一畢業就投入遠東科技大學諮商中心的教職,此職位算是其第一份的正職工作,也因為如此,沈老師投注了相當大的心力,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九點,盡其所能的陪伴該些孩子們。然而,這樣日日工作十二小時的長期負荷,也非常人所能經年久月的保持熱情,因此沈老師也曾經向內探求,希望找到原先的初心,在其徬徨之際,邱主任的一句話給了她不同的視野,那就是將「工作生活化」。
邱主任提及,當你以「工作」的心態來看待職務時是會有些壓力及責任的,而這會讓工作帶有些負向的感覺存在。但當你把「工作生活化」後,整個感覺就會變得很不一樣。「生活」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進行著;生活就像呼吸一樣容易,不需要刻意花力氣。換言之,沈老師自覺到,不需要刻意區分工作與休息時間,在可以休息的時候即刻休息,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就隨時出現,因為那不是一個工作,不是一個負擔,而是沈老師發自內心所希望做的事---「陪伴」。也因此,在沈老師重新詮釋對於工作的思考價值後,其發現自己變得輕鬆了,也因此重新對於特教職位充滿熱情。
鼓勵身心障礙學生的一段話
「心的位置在哪裡,力量也就在那裡!」、「接納」是每個人最基本的議題,期許自己在這特教一路上,能做到陪伴學生「自我接納」。當能接納自我,便能對自己的優勢、劣勢有所意識,找到自己的適才適所。為自己設定一個小小的、一步可及的目標就好,不難,真的不難。

回上一頁圖示
至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