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惠慈:阿就碰上了,不然能怎樣

分享至: FB Line Twitter Mail

資源教室老師甘苦談

生命格言 : 阿就碰上了,不然能怎樣
受  訪 者 : 吳惠慈
職  稱 : 輔導員
服務單位 : 東海大學學生事務處資源教室
採訪記者 : 劉亭亞
關於吳惠慈老師─看見每個孩子獨特的生命故事
吳惠慈,台北人,讀書階段念的是心理與哲學,來臺中是因為臺中的天氣,到東海大學資源教室則是一種緣分,老師說:我想大部分人到資源教室是巧合,但如果非要追根究底,找到走上這條路的原因的話,小時候跟著媽媽一起當志工,塑造了我現在的個人特質吧!從讀書階段的心理、哲學到工作接觸特殊教育,也許正因為大學研究的是心理、哲學而非特殊教育,惠慈老師在身障生上看的不是他們的障礙類別,而是看見每個人背後獨特的生命經驗,一百個人有一百種個性,依據每個不同的個體給予適合他們的協助,「不可以把人變成問題,而忽視他們的生命經驗。」老師這麼說。
關於工作─「我非常喜愛我的工作,卻非常討厭這個工作的生態。」
2002年,東海大學資源教室成立,兩年後,惠慈老師到了這裡。諮商中心的業務包含全校學生,範圍雖廣,實則沒有明確的對象;資源教室則負責學校的身障生,範圍小,看似輕鬆卻要深入了解每位身障生,實際上更是遊走在校內行政體系的邊緣,在校內設立十多年來,還是有很多時候要面對行政單位對「資源教室」的不了解。「我非常喜愛我的工作,卻非常討厭這個工作的生態。」在外人的眼裡,惠慈老師工作上的壓力看似來自於學生,實際上學生往往才是支持著惠慈老師走下去的重要角色,真正的壓力是在這個行政制度體系裡面,而不了解實際師生互動狀況的學者,卻去指導第一線與身障生接觸的老師,除此之外老師們有時還必需越過那些干涉老師們獨立行政的主管,進而向更上級去爭取資源,或許在上位者要考慮的事情很多,但如果這個體系不能夠信任站在第一線的老師,給予充分的支持與授權,反而是去干涉他們的行為,這是對資源教室的不重視,以及對身障生和老師們都是很大的困擾;同時資源教室的老師團隊能不能用一致的態度去處理學生的狀況也是一大考驗。「我很常為了我的學生跟別人吵架。」不斷向學校爭取了好幾年,校方才整平那條從教學區通往東海商圈的水泥路,讓坐輪椅的同學有機會走出校園,走上東海別墅(東海商圈,口語簡稱「東別」)。「路整平讓輪椅可以通行了,也許我的學生懶得上東別,但不一樣,可以選擇不上東別跟不能上東別是不一樣的,讓每個人有選擇的機會,這才是尊重每個人的人權。」
「阿就碰上了,不然能怎樣。(台語)」
或許我們一輩子無法想像身障生的生活,唯有陪著他們一起做事情、一起游泳、一起吃飯、一起出去玩,或許才能有多一點同理心去思考身障生在社會上的處境。在惠慈老師的眼中,一般人和身障生相比,前者只有在面對緊急狀況時的應變能力比較強罷了,而身障生對於自己的障礙,有了那種「碰上了不然能怎麼樣」的想法之後,進而轉化成接受自己的真正的模樣再往前走,對於那種對生命的勇氣與力量,更是帶給惠慈老師很大的啟發。老師常常叫學生上東別吃東西或幫她買飯,讓學生有了離開校園的動力,不論是推輪椅、或使用導盲杖、甚至是主動向路人問路尋求協助,學生一步一步走出舒適圈,老師想要教會學生的是「我可以自己做到」,那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能力。有一個故事是某次長假,有位身障生為了念書留在學校,但是很多同學都回家了,於是他在臉書上發文「學校都沒有人了,沒有飯吃怎麼辦?」他等著等著,始終沒有等到別人願意來幫助他,於是他打電話給惠慈老師抱怨「為甚麼大家都沒愛心,對身障生不友善。」老師對他說:「你有責任告訴別人,你要甚麼東西,你需要甚麼幫忙,而不是抱怨別人不來幫忙你。」聽完這一番話,他重新在臉書上發文,告訴大家自己哪幾天哪幾餐需要別人的協助,馬上就有同學留言哪天的哪餐可以和他一起吃飯,發生這件事情之後,在每年開學,新生進來的時候,他都會告訴學弟妹這個故事「我們做為身障生,我們有責任對自己負責。」看著學生努力的突破障礙,惠慈老師發覺自己與學生的生命處境是相似的,彷彿在這個工作體制下,自己也努力的想要找到出口。惠慈老師為了減化各校資源教室老師的工作量而想了一個辦法,於是乎「全國資源教室老師平臺」就此誕生了,透過串聯各個大專院校資源教室的老師,給予彼此情感支持以及工作支援,讓資源教室能夠同步照顧所有身障生,目的是讓老師們在減少工作的壓力後,能夠有時間用真心去看見學生。惠慈老師說:我相信,愛你的工作,你就會愛學生,愛學生,你離不開你的工作。對學生最大的幫助是老師個人,但如果教師流動率太高,每次都必須重新來過,不論是在老師、或是對於學生,這都不會是一件好事,唯有這份工作做得長久,至始至終,老師才能成為學生強而有力的後盾。
特殊教育在大專的意義
台灣目前沒有任何證照考試可以檢定哪些人是否有能力擔任這份工作,畢竟老師對學生的愛很難用考試去量化,而主要原因也是因為這份工作並不納入正式教職,它不是一份穩定度高也不是投入程度跟薪資成正比的職業,有其他相關專業證照的人通常會避開選擇做這份工作,所以它成為許多人在考取專業證照之前的跳板。不過讓人糾結的部分是惠慈老師同時也在思考,也許正因為這份工作並不是輕鬆、或是待遇好的肥缺,換一個角度想,這樣才能相信願意留下來的老師是真心熱愛這份工作,用心來愛這群身障生,為學生們爭取他們應有的權利。同時資源教室的老師,來源多半是大學剛畢業的新人,而在年齡上與學生是非常接近的,畢竟大學生也是大人了,老師們並沒有資格教導學生要怎麼生活,如果老師帶著一顆必須要教育學生,這種在上位者心態是不對的,要做的是給學生們機會去發展自己的風格,而老師們扮演的角色更應該是陪伴者,看見彼此才可以一同成就、互相成長。有一次有一群身障生想嘗試看看參加比賽,於是請惠慈老師當他們的指導老師,老師告訴他們,想要我當指導老師就要得獎回來,我心中沒有參加好玩這個說法,結果最後學生們贏得比賽的第一名,看到這個狀況有人問惠慈老師,你怎麼知道他們可以,老師說:「如果一開始就只想著如何安慰學生,就連身為老師的我們都不相信學生做的到,那他們要怎麼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工作十幾年來,惠慈老師跟學生的關係既像嚴格的師長又像朋友,這般亦師亦友的狀態,能夠讓老師不諱言自信的說:「我對我的學生很兇,不過他們還是會整天黏在你身邊轉來轉去。」學生們其實都懂,老師的嚴格是真心希望自己變得更好,這樣亦師亦友的關係,並沒有因為畢業而間斷,這群可愛的學生在畢業後組成「資源教室老人團」,常常帶著惠慈老師出去玩。
關於未來
有人問惠慈老師,明明有機會能夠選擇待遇更好的環境,可是為甚麼現在卻要待在這裡?老師說沒有一定要限制自己在哪裡,她清楚自己的能力所以不擔心未來。「我在第一線守護人,是為了讓後面的戰友有機會能夠到上面改變這個社會對大專院校資源教室的不重視。」對於這個體制,她並沒有這麼樂觀,最困難的地方在於還想不清楚完整清晰的規劃,所以不知道要如何爭取資源教室老師及學生的權利,也許現在能做的只有在問題出現時一一去改變,但這是一份停不下腳步的工作,如果對這份工作有熱忱的人不繼續做下去,就會沒有人能夠聽見這群學生的聲音,事實上並沒有那般困難,其實只要用真心去感受這份工作,就會發現它的精彩和得到的收穫會讓人走不了。老師在面對工作體系和學生面對障礙的處境是相似的,她在學生身上學習接受無法改變的現狀,緩一緩腳步,轉換心態後再繼續向前走。雖然,未來會怎麼樣還很難說,但唯獨擁有往下走的智慧和勇氣才是讓大家都變得更好的關鍵。

回上一頁圖示
至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