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智元:持續的學習,不是為了追求比他人強,而是讓自己更好!

分享至: FB Line Twitter Mail

內心的堅定,才是成長的動力!

生命格言 : 持續的學習,不是為了追求比他人強,而是讓自己更好!
受  訪 者 : 張智元 同學
就讀學校 :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採訪記者 : 陳冠伶
  「改變方法反而得到更好的平衡!」當智元說出這句話時,態度是那麼的真誠、那麼的堅定。
     張智元,目前就讀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應用日文系三年級,在3歲時被診斷出患有輕度自閉症。自閉症最為顯著的特質是在溝通與人際互動上易遇到困難,但面對面與智元交談,會覺得他與一般人無異,而且似乎更加注重禮儀與細節,另外在經驗分享的過程中,會發現他有許多價值觀相較於同年齡的學生,來的正向與成熟。到底是甚麼樣的原因和環境,亦或是怎樣的生命歷程,成就了今天這樣的他?就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嚐智元的生命故事。
接受它,面對它,改變它
     最先警覺到智元與一般孩子不太一樣的人是她的阿姨,因此3歲那年媽媽便帶著智元到醫院進行檢查,最後確診為「自閉症」,醫生的診斷是「情況太嚴重、長大也很難有改善!」,雖然說智元現在的自閉症特質不容易從外表看出,但「它」的確還是存在著,例如小時候顯現的鸚鵡式迴語以及文字整合困難、無法一心二用等這些典型特質。小學五、六年級,智元才從媽媽的口中得知自己原來和別人不一樣,在這之前,他只是懷疑自己為甚麼和同學常常相處起來不是那麼順利,例如聽不懂別人的暗喻、有些人可能不太願意和他交朋友等,到那時才終於明白一切,但智元從來不覺得自己很奇怪而討厭自己,他認為既然遇到了那麼就接受它吧!,沒有必要為了一個既定的事實放棄人生和妥協一切,繼續沮喪人生仍在進行,倒不如快樂、認真的過每一天!
     他曾遇過一個自閉症的同儕,認為自己很多的行為都是別人應該包容的,因為自己擁有”自閉症”,智元的態度剛好相反,他對自己抱有期許,像是國小的時候在人際方面與互動上有顯著困難,譬如和別人聊天時會一直想要談論自己有興趣的話題、對於已經認定的事物就連自己的家人都沒辦法改變,極為固執。漸漸長大之後,他知道這些個性會讓身旁的人感到不舒服,也會影響自己未來的人生,所以努力地想要改變,但對於自閉症的孩子來說想要改變的過程比一般人來的辛苦,沒有足夠的毅力是不可能辦到的。智元說過程是辛苦的,但無論如何也要讓自己更好,而改變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忍耐」,當情緒激動時,要忍;當無理取鬧時,也要忍,透過不斷地想辦法控制住情緒,再加上他學會觀察自己與他人的行為,並積極調整與修正,到現在才能有這麼大的轉變。                                                                                                                                                                                                                                               
謝謝你們,成就了我
     對父母來說也許智元一出生並不是這麼的完美,但看著這樣堅強的他,相信在智元的背後不知有多少人支持著,一步步地將他往更好的方向推進。智元說,在他的生命裡有好多想要感謝的人,尤其是最愛的父母。
     醫生在診斷之後說的那些話,對大多數的父母親來說,當下可能會手足無措,不知道下一步該為孩子做些甚麼,也許還沒想到這麼多,理性與感性仍在交戰中,自身思緒都尚未整理恰當,怎麼面對一旁急需要幫助的孩子?這時智元的父母,不顧醫生的定論,一心只想尋找可以幫助孩子的資源,立刻上網查詢有關自閉兒的資訊、可能遇到的困難、需要哪些人或專業團隊的協助,他們相信孩子的成長與教育是刻不容緩的。
     很幸運的,智元的媽媽剛好認識一位特教老師,老師為他設計了一系列的社交互動課程,馬上開始進行早期療育,課程大概持續了2、3年,在老師和父母共同的努力下,他的情況有了顯著的改善與進步,智元以自身的經驗告訴我們,「早期療育」是非常重要而且具關鍵性的。上了小學後,在父母的協助下,他已經可以不需要任何特教服務了。但智元和老師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情誼,因此到現在一直都有保持聯繫,他說,即便當時自己的情況如此,老師也不曾想過要放棄他,是他生命裡的恩師。另外以學生的角度來看,智元想告訴每一位老師,想要幫助學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傾聽,了解他的需要。
     智元的父母對他的管教方式並不是採取放任式,不會因為他的特質就覺得他的某些不適當行為是正確的,將標準放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即便有其他兄弟姊妹,對於品格的要求父母對兄弟姊妹都是一致的,有時候,甚至對長子的智元給予更高的標準。智元不好意思的笑說,小時候的他會覺得為甚麼爸媽要求這麼多,心裡很不以為然,但是長大後有了自己的生活圈,特別是大學離開家裡到外地生活,就發現很多事情都是父母曾經再三叮囑過的,於是有了深刻體會,明白父母親的用心與顧慮。因為他們這樣的教育方式,讓第一次在外地求學的智元適應得非常良好、能獨立生活,也能處理自己的情緒,比如說大部分的自閉症患者會強烈排斥突然改變的狀況或突發事件,智元遇到時也同樣會錯愕,但會不斷跟自己的內心對話--告訴自己要成長、想想爸媽說過的話,因而避免掉一些常見的衝突,這樣的思考展現出他堅定意志與強烈的學習動機。
學習不設限
     對於學習,智元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對於自閉症有些許了解的人,應該知道有幾個主要的核心特質,其中一項就是他們極度執著於已經認定的事情,在興趣方面也是相對有限的。智元從小學四年級時就對「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非常的著迷,像是鐵路、飛機等,而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開始熱愛日本文化及語言,這些興趣一直持續到現在,也影響了他對未來人生的選擇。原本以為,智元應該已經決定未來要從事和日文相關的工作,不過他這樣說:「工作能和興趣結合很好,但是我不排斥所有機會,如果說要當公務人員或是其他在自己興趣之外的工作,都可以坦然的面對和接受。」,他非常鼓勵大家多接觸、多嘗試自己沒有嘗試過的事物,不要太畫地自限,像是之前他自己也有參加過調酒的社團,雖然不是興趣,但是可以學到不一樣的東西,也可以認識一些朋友。智元把每一次的經歷都當成孕育自己的養分,他深信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的方式就是多學習,才能擴大自己的格局。
有一個未來,可以期待
     訪談之前智元剛從北京回來,為了解當地環境與此行業的運作模式,他到一家旅行社實習,原來他已經慢慢的去實踐夢想。智元希望自己以後能在中國工作,剛好有個機會可以去感受一下當地的人文環境。而現在的他正在飛往日本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生活,想到要離開家裡這麼長一段時間,智元內心還是不捨的,不過同時他也很期待邁入人生另一個階段,看著自己一步一步的向前邁進,全身上下充滿幹勁!他的短程目標是期盼自己能在這段時間培養人際互動的能力。智元很謙虛地說自己還不夠好,畢竟未來的工作是屬於服務產業,而擁有自閉症特質的他在人際這一塊一直以來都是較為困難的地方,父親在他填寫志願時也曾擔心提醒過,不過智元並不退縮,他相信自己終究會找到辦法克服。而在長程目標方面,智元希望有更好的溝通與處事能力,但是不求快、慢慢來,他知道性格是需要時間慢慢養成的,也期許能持續熱衷於夢想,有機會想要積極挑戰更多東西,聽他這樣闡述,是不是覺得人生很勵志、很熱血呢?
     智元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環境」幾乎都是處於一個很友善的狀態,父母、手足、親戚、同儕都很包容,也都很願意耐心教導他。這讓我們知道,想要讓一株小樹苗長得好,只要給予愛和關懷,自然而然就能讓其成長為一棵強壯的大樹。這也是智元對於人生永遠秉持正面思考的重要因素!他的信念就是「人生有限,所以要找到興趣、活在當下,並且永遠保持正向思考!」以及「勇於學習改變」!謝謝他的正向借鏡,也祝福遠在日本的他一切順心、築夢踏實。

回上一頁圖示
至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