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諮詢系統
諮詢系統
本諮詢系統是由特殊教育專業背景之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員,提供各級學校教師、輔導人員、家長及特殊需求學生等諮詢者,在特殊教育相關問題(如:特殊需求學生鑑定安置與輔導、親職教育及親師溝通、課程教學、融合教育、輔助科技、校園無障礙環境等)之諮詢服務。
請先填寫基本資料後,點選問題之障礙類別,再選擇全國各大學校院特殊教育中心所屬之諮詢委員給予協助與回覆。
諮詢公開統計數 111 筆,不公開統計數 800 筆
家長您好:
學前的孩子在行為控制與認知的發展都還不成熟,因此在衝突/不順意的情況下常會用不合作的行為來表示不滿,可以使用預告的方式,例如: 看電視看到鬧鐘響起,訂定明確的規範讓孩子可以遵循,避免討價還價。可以感覺到家長在照護上的壓力,建議可參考相關教養書籍,調整指令引導方法,或是尋求幼教老師、心理師之協助。
林小姐您好
如後續有特殊需求相關問題,可撥打諮詢專線(06)2136191,謝謝
【臺南大學特殊教育中心】敬上
您好:
以下為教授回覆,提供參考。
「臺北市的侵入式醫療個案要另提申請,建議您詢問一下西區或東區。」
謝謝您的諮詢,如有需求歡迎再次來信或來電詢問。
中心網頁:https://speccen.utaipei.edu.tw/p/412-1064-338.php?Lang=zh-tw
吳老師,好!
從您的文字中,可以了解到1.家長無法支持學生醫療、2.學校啟動跨專業團隊的多元人力與資源,仍然難以建立這位學童「留在教室內且上課或完成課業」的行為;以及3.普通班與潛能教室(資源班)上的學習,都有困難,教師們為此感到困惑。
在沒能具體知道學生更多障礙特徵或特殊需求的資訊下,不能妄下猜測;請吳老師諒解我嘗試採原則性處遇的方式,以及分析行為產生的可能性,提供您參考:
一、知道原因,才能找解方(對症下藥)
人類行為的表現,多數背後都有其原因,被稱為行為動機或行為前事。
1.可以先蒐集不同情境的表現,分析不願留在教室裡的原因;不同的情境,如,優弱勢課程間的差別、動靜態課程間、不同老師間的差別、上下午時間的差別,以及教室環境噪音等。不願意留在教室,是否受認知能力/學業能力、專注能力、情緒管理、行為衝動性或生理感官敏銳性…等的影響?
2.分析是什麼讓這位學生長久以來持續堅持在教室外遊蕩?如, 三方老師採用過什麼方法,是否有部分成效,是否開始有效?一段時間後失效,是因為管理規則不一致嗎?還是完全無法規範?學生助理人員用什麼方法讓學生願意進教室?
二、界定問題範圍,一次處理一個行為問題
1. 上課時間留在教室。留在教室時,一定要坐在座位上嗎?或者允許其在不干擾的情況下,自行選擇坐著或站著的方式上課嗎?
2. 上課時能聽從老師指令。老師訊息量多大的指令,他能聽得懂? 可以提供學生額外的提醒下,跟從指令嗎?
3. 上課時「能完成課業」。所指的是老師課程中的活動,還是獨立完成的文章寫作等課業? 完成課業時,學生助理員是否能提供的支持是適性有效的?或訊息刺激過多或訊息不明?
三、親師進一步溝通,取得家長同意與簽署,由學校協助穩定用藥。
時值期末、年終,祝 教安 與 平安!
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林玟秀 謹上
邱爸爸,您好!
很晚才發現這封諮詢信件,讓您久候,還請您海涵見諒!
關於學習是一件大腦及身心複雜運作的工作,尤其是數學或文字符號的抽象概念,更是需要專注、記憶、抽象概念轉換及運算等等的多工處理,往往需要仰賴爸爸媽媽、老師的很多觀察與評估才能判斷學生所需要的教學協助是什麼。
很幸運孩子有您很積極地幫他尋找成長資源,
建議邱爸爸可以醫院職能治療與學校輔助教育雙管齊下:
首先,
先跟班級級任老師詢問兒子的學習現況,請老師評估是否需要提出特殊教育鑑定;
其次,
也請老師幫忙提供孩子的學習困難情形,
讓爸爸一併整理帶到門諾看診,綜合評估孩子的治療與教育的需求。
特殊教育是科學性的教育,建立在仔細評估學生需求後,規劃適合孩子個人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與教育措施,
目前邱爸爸的訊息內容很有參考價值,
孩子的確有一些困難,但還沒有到要轉班的程度。
以上建議,希望對邱爸爸有幫助! 若有需要進一步諮詢,也請不要客氣!
祝福邱小弟成長順利!
東華大學特教系 林玟秀謹筆
您好:
1.何謂藝術才能?2.藝術才能包括哪些?
從資優教育觀點,所謂「藝術才能」與內容,請參考特殊教育法相關定義說明: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Rela.aspx?PCODE=H0080065&FLNO=17&ty=L
藝術才能班的設置爭議,可以參考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196020
3.資賦優異及藝術才能這兩者差異?
這個問題非常好,學術理論上有很多的討論與爭論,提供學術理論上Gagné(2000)的觀點參考,詳細請參閱:https://campbellms.typepad.com/files/gagne-a-differentiated-model-of-giftedness-and-talent-dmgt.pdf
選擇性不語症的特質在精神狀況上焦慮為大部分個案的共同特質,個性上有害羞、退縮、對社交關係過度當真,也有些孩子會有對立、頑固和侵犯行為,在家表現外放、在學校內歛,判若兩人。與智力的關聯性相當難以確認,主要是因對孩子進行可靠的心理評估,難度高。其智力分布極廣,高於平均到輕微或嚴重的學習障礙都有。部分孩子也因為口語功能上有缺失而造成選擇性不語症。在輔導上為以下原則:採用行為引導的方法、讓孩子成為輔導過程中積極的夥伴、系統化的循序漸進,一次只改變一個變數、必須考慮到緘默的嚴重程度、讓孩子決定輔導計畫的進度、絕對不要讓孩子為了溝通而掙扎、採用輕鬆自然、若無其事的互動方式、確保一致且始終如一的做法。Busse & Downey (2011)在文獻中提及約在3-5歲入學時出現選擇性不語症,通常都是到了6-11歲進入小學系統後才被轉介,因此提早介入可以防止情況越來越糟糕、防止成為固著行為、防止「設法讓孩子開口卻無效」的情形一再重複、防止孩子自我認同不說話的角色、降低老師和家長情緒及體力的負荷。
對於選擇性不語症患者而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在學校系統中較常使用的,總共分為以下四個部分及相關策略:
1.降低焦慮─不要強迫說話、減少強調語言表現、鼓勵同儕關係、認知行
為介入(減敏感法及肌肉放鬆)、配合專業治療(個人心理治療、家族治療或藥物治療)
a.針對不願如廁、喝水,可以利用廁所沒人的時間(如剛上課、快要下課),請同儕帶小品去。
b.強調在班級中如個案稍有口語等,同儕及教師不過度反應。針對不說話的行為也不特別注意。
c.用餐時間給予獨立的空間,當建立一定關係後可由信任的老師、同學陪同在獨立空間用餐。
d.針對不熟悉的活動,事先提醒、過程中先當觀察者。
e.使用正向語言來做鼓勵。
2.增加非語言溝通─設立另類溝通方法(符號、姿勢、卡片等)、小團體、促進同儕關係
a.在口語表達困難又急需立即處理的情況下(如身體不適、情緒反應過大等),用筆談、打字的方式進行溝通。
b.教導個案遇到危險時的應變方式,如口袋或是書包隨時準備哨子。
c.讓班上同學家中的生活錄影分享、錄音等作業,讓同儕與小品自己都能聽到說話的聲音。
d.透過錄音做留言或是有聲的遊戲軟體,讓小品習慣在學校情境聽到自己的聲音。
3.增加社會互動─指定合適的同伴在校內外與個案同遊、小團體、不需語言能力的活動、促進社交技巧的活動
a.調整全班的活動方式,使個案能參與,例如:每位同學都寫白板回答問題及發問、課堂中都以伸出幾根手指表達選擇題答案。
b.彈性方式參與學校活動,像是需要上台表演的活動,可以安排小品擔任畫海報、打燈光、幫忙按按鍵等。
c.經常安排小組活動,讓個案至少和一位信任的朋友同組。
d.教導個案及其熟悉的好友共同玩合作性的桌遊。
4.增加語言溝通─結構性行為改變計畫剛開始增強互動性與溝通性行為,最後增強語言表達、以語言治療增進語言能力、實用性的語言練習。
二、逐步減敏感法
逐步減敏感也稱為「漸進式暴露療法」,是以小步驟應對和克服恐懼的過程。在治療過程中,有助於減輕或消除壓力,並對那些更加焦慮的特定情況做出反應(Hung, Spencer, & Dronamraju,2012 )。
1.觀察及記錄有關個案表示焦慮的情境及環境,在預期焦慮情緒的情況下進行漸進式肌肉放鬆。
2.針對不敢當面與人互動交談,老師或是同學可以先透過電話交談的方式,在家裡也可以幫忙接電話練習和陌生人簡單的應答。
針對個案的口語部分,在學校資源班環境可以朝以下方式來做練習目標:
1. 個案若喜歡到資源班上課,建立資源班教師及個案之間的關係。
2. 鼓勵個案在與老師一對一狀況下願意使用只有嘴形不需有聲音的表達方式。
3.鼓勵個案在與老師一對一狀況下願意使用只有氣音嘴型不需有聲音的表達方式。
三、影像自我示範策略
影像示範教學(Video-modeling)主要是將影片作適當的剪輯,擷取重要的學習重點,以便有效提高個案的學習成效。而影像自我示範讓自己成為影片中的示範者,在示範影片中精確且獨立的完成目標行為,再藉由觀察學習的概念,自主習得教師所期望的行為或能力(引自宋立婷、葉齡茵,2016)。根據Kehle, Bray, Byer-Alcorace, Theodore, & Kovac(2012)的文獻提供以下策略:
透過錄音或錄影的方式紀錄個案說話,然後將相關錄音或是錄影撥放到個案通常不說話的環境中。當在環境中接觸到錄音或是影像檔時,可以增加對引起焦慮環境(如教室環境)的熟悉度,讓他在表達時更加舒適。
四、行為改變─前事控制
根據個案的焦慮狀況,可以由以下幾個班級經營的前事控制來著手:
1.班級教師:讓同儕了解小品的狀況,引導如何協助個案、提供支持、給予正向支持的環境。
2.妥善運用同儕力量:每日安排小天使來協助個案做例行活動、分組或活動時主動邀請小品加入。
3.設定清楚和適當的期待目標:針對個案的問題(口語的進步、學業成就、同儕互動、行為問題等),與小品討論過後來做設定。
4.提前預告:轉換環境、有大型活動、換老師等事先告知小品。
5.建立配合需求的作息表:一起訂定作息表,說明明確的活動及規律環境,譬如什麼時間到資源班上課、用餐或喝水時到哪個環境,減少焦慮。
6.加入正向的行為提示:描述對正向行為的期待。
五、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涉及實踐所期望的行為並接受回饋與強化行為,在多數文獻當中角色扮演已被證明可以提高身心障礙者的社交技能。角色扮演為教師示範活動後,引導學生共同討論,說出所看到的社交技能及經驗,然後鼓勵學生運用扮演方式來做練習(Lang, Regester, Mulloy, Rispoli, & Botout, 2011)針對個案面對社區生態時,會產生互動障礙及困難,可針對角色扮演定義並且加入影像自我示範策略,從以下幾個步驟做切入:
1.針對常用的1-2個社交情境,如買東西、點餐、與鄰居打招呼等來做介入(讓個案自己選擇想要先從哪個情境先改善)
2.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與熟悉的大人練習關於如何回應會被問到的具體問題的回應方式(同時在練習中錄影個案毫無說話困難的行為表現)。
3.在要進入實際情境前再觀看一遍角色扮演的影片,在實際情境當中熟悉的大人也在情境裡,但與小品保持一點距離。
六、增強學習動機
針對個案的學習動機問題,則提供以下策略作為介入方式(孟瑛如,2016):
1.在活動設計上,增加趣味性,如以闖關的方式、電腦化教學、實際操作經驗等。
2.個案在學習上較為挫敗且動機弱,剛開始給予小品的功課比較符合起點能力、少量練習,先建立小品的成就感再把難度提高。
3. 課堂偶爾採用分組方式進行,藉由同儕力量提高學習意願。
4. 用分段的學習方式,中間穿插遊戲引起學習興趣。
5. 訂定適合個案的學習目標,使其容易獲得成就感。
七、動物輔助治療
以目標為導向,且整合多元專業的介入,將某些符合特殊條件的動物納入病患的整個治療過程,透過有系統、有規劃且有目標性的篩選符合服務對象狀態及治療目標的動物且全程的活動及結果都必須實際紀錄以評估成效。(葉明理,2005)。面對個案不敢與陌生人接觸互動,可嘗試讓個案利用動物同伴來作為治療的一種方式,譬如念故事給動物聽、與動物說話互動等方式。
HI 黃小姐您好:
恭禧您的孩子將要就讀高中職了。一定充滿希望與期待。
一般而言,身心障礙學生升學管道主要有二大類:
一、適性入學:各校有2%外加名額。
(1)免試入學:參加一般國中生的會考之成績,再加上各項不同規定。(總績分加25%後加上其它條件要求比序)。
(2)特色招生。(總績分加25%)。
二、適性輔導安置:針對特殊學生的管道(直轄市與其他縣市不太一樣,台南市跟其他縣市安置規則一樣)。
要就讀的高中職,依上述的入學管道,幾乎所有台南市的高中職都有機會選擇。但還是參考您孩子的能力,是否能配合學校的學習要求。雖然許多高中職都有設資源班來輔導身心障礙學生,但目前高中職提供的資源輔導會與國中小資源班的課業輔導不太一樣,而且課程難度也比國中難許多。選擇與自己能力差距太大的高中職,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極大挑戰。而且高中與高職提供的學習目標也不太一樣。因此還是要看您孩子的能力與興趣來做最適當的選擇。這只是最基本的說明,最好能跟您孩子的資源班老師討論孩子的優弱勢能力,以及一些可以選填的高中職與升學管道。
另外,我們國家針對智能障礙學生提供綜合職能科的選項,這個會依孩子能力與能力評估結果,選填特殊學校的綜合職能科或一般高中職的綜合職能科。
以下附上幾個有關升學高中的相關資料給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國中升高中轉銜影片1─身心障礙國中畢業學生升學管道介紹((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jToIDaPGk
二、國中升高中轉銜影片2─各類高級中學校學校類型與學制介紹(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2JbrYWKIs
三、臺南市110 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工作說明會
serc.tn.edu.tw/wp-content/uploads/2020/12/掛網適性輔導安置工作說明會手冊-1.pdf
可以問他的主治醫師這樣營養均衡,如果醫師認為ok就不用太擔心!
有的小朋友不吃蔬菜肉,但放在燉飯或炒飯中,或三明治中他就能接受,也許你可試試看
吳小姐您好,
非常高興收到您的來信,想透過下面的回覆與您交流,若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與我聯絡。(我的手機: 0923628689)
1.想知道您的孩子,除了視覺損傷外,還有其他的特殊需求嗎?他目前在資源班有接受哪些服務?
2.想請問您的孩子目前視覺損傷狀況如何?是透過點字或聽覺管道進行學習?或是利用視覺與輔具進行閱讀學習?
3.請問您的孩子目前是六年級嗎? 若是的話,請問已經知道要就讀哪一所國中了嗎? 這所國中是否曾經有視覺損傷學生就讀?
4.目前您的孩子有接受巡迴輔導教師的協助嗎?若有的話,也可詢問他的建議,可作為選擇就讀國中的參考。
吳小姐,希望以上回復能做為您的參考。若有任何問題,歡迎您再來信或透過電話討論,希望對孩子能有所幫助。